阅读历史 |

第308章(1 / 3)

加入书签

第 308 章第 308 章

霍善见有生面孔来医馆 , 爽快地挥别李凑 , 询问来人可是家中有人要看病 。

他观此人身体健朗 , 应当不是自己生了病 , 所以才有此一问 。

来人见霍善年纪虽小 , 与李凑这样的皇亲贵宵往来却是不卑不亢 、 轻松自然 ,

便知这小孩出身必然不凡 。

再听霍善只看一眼就知晓不是他自己要看病 , 对今日衙署中的传言更是信了几分 。

听闻长安出了个小神医 , 不收诊金 、 只取药钱 , 开的药俱都不贵 , 效果却是立竿见影的好 。 听闻他还擅长针法 , 只几针下去就能叫人身上舒坦许多 , 若非怕饿着了这位小神医 , 怕是到黄昏排队的人都不会散 。

「 在下杜牧 , 字牧之 。“

来人率先自我介绍道 。

霍善听得睁圆了眼 , 没想到自己这医馆这么快就迎来了苏轼那待结交名单上的第二人 。

时人对医家的态度其实与历朝历代都差不多 , 平时要是有人凭借着医术幸进 , 众人都会对他们不屑一顾 , 嘲笑他们走旁门左道 。

比如在史书记载中 , 太和年间有个叫郑注的官员因为缓解了李昂的风疾而平步青云 , 众人提起他时就会说 :“ 哦 , 是那个靠医术升官的啊 。“

唯有在自己或者自己身边人有需要的时候 , 才会对医家宪客气气 。

杜牧这般主动登门 , 那肯定是家中有人需要霍善出手救治了 。

果然 , 霍善与他互通姓名以后 , 就听杜牧说起他母亲身体欠佳的事 。

不消杜牧多说 , 霍善就应道 :“ 我与你过去 。“

杜牧出身其实很不错 , 他祖父杜佑是当过宰相的 , 东还是按照大唐高官的惯例干到七十好几 。

唐代那本有名的 《 通典 》 就是杜佑领头编纂而成的 , 乃是古代第一本典章制度专史 , 归纳了历朝历代的食货 、 选举 、 职官 、 礼乐 、 边防等等方面的制度 。

到杜佑修完 《 通典 》 后拜相 , 已经是临近七十的年纪了 , 自然是在相位上干到了七十好几 。

当时白居易正当壮年 , 还有着一展抱负的雄心壮志 , 见到朝中全都是些七老八十的人占着位置 , 忍不住写了首 《 不致仕 》 来嘲讽他们这些老家伙 。

开头就是这么一句诗 :“ 七十而致仕 , 礼法有明文 。 何乃贪荣者 , 斯言如不闻 ? 「

白居易写诗 , 主打一个直白 : 咱大唐规定啊 , 官员七十岁就该退休了 , 为什么有些贪慕荣华的家伙对此充耳不闻 ?

这诗里还有一句 “ 朝露贪名利 , 夕阳忧子孙 “, 意思是 “ 这些家伙的寿命都跟朝露和夕阳一样短暂了 , 居然死抓着名利不放 、 想方设法为子孙谋划 “

杜佑的子孙是谁 ?

杜佑的子孙是杜牧他爹和杜牧本人 。

杜牧这个当孙子的没有善罢甘休 , 成名后也借着给好友写墓志铭的机会把元稻 、 白居易的诗风批判了一番 , 说他们的诗文 “ 纤艳不逞 , 非庄士雅人所为 ; 流传人间 , 子父女母交口教授 , 淫言媒语入人肌骨不可去 “。

简单来说就是这么个意思一一

文坛风气 , 全是这者白和老元的淫词艳语给败坏的 !

父母还爱拿来教小孩 , 咱大唐的下一代全被教坏了 !

救救孩子 !

杜牧 : 记仇 jpg

不过杜牧祖上虽然阔过 , 但他祖父去世这十余年里他的日子却过得颇为艰难 。

据他自己跟人书信往来时讲的 , 自从祖父和父亲相继去世后 , 他曾在短短八年间搬家十几次 , 曾经的樊川别业自然也早就不属于他们 。

这些年来他 、 母亲以及弟弟三人相依为命 , 大多时候是靠亲朋旧故的接济解决温饱问题 , 实在没有人愿意伸出援手就只能拮野菜充饥了 。

少年时期家中遭此巨变 , 杜牧自然是埋头苦读 、 希望能靠自己的学问养家糊口 。

去年杜牧终于金榜题名考中进士 , 并且在同一年通过参加制科考试谋得了一个实职 。 虽只是个九品校书郎 , 只能穿最未流的青袍 , 却也能叫他能够奉养母亲 、 供养弟弟 。

他母亲常年操心 、 积劳成疾 , 他弟弟又从小体弱多病 , 杜牧为他们请过不少大夫 , 结果小的说自己没事 , 大的也说自己康健得很 , 始终没见有什么起色 。

杜牧今天当值时在衙署中听说这家新开的医馆里有人在义诊 , 医术相当了得 ,

通常只需要一剂药或者几针下去就能看见效果 , 只是年纪矿小了 , 也不知是哪个隐世家族养出来的小神医 。

杜牧本不太相信这种传言的 , 下衙后愚到家中两个病号 , 又忍不住在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