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19章 大航海到来(1 / 4)

加入书签

第419章 大航海到来

“日本的幕府不过三天就被灭亡了吗?”

海浪拍打间,一座滨海城池的马道上,身穿大明郡王服饰的四旬男子面容惆怅。

朝鲜被倭寇骚扰的历史由来已久,早在高丽时期就已经开始,正因如此,高丽才会参加了两次元日战争。

然而两次元日战争并未取得胜利,反而使高丽损失惨重,两国关系也高度恶化。

尽管从一百年前开始,两方关系逐渐化冻,但随着日本进入南北朝,高丽沿海的倭寇数量也急剧增加,到朝鲜时期更是泛滥。

正因如此,当初大明组建平倭水师的时候,即便朝鲜君臣不愿意,但还是同意了平倭水师在朝鲜近海平倭的事情。

自洪武二十七年开始,骚扰了朝鲜半岛近二百年的倭寇开始渐渐销声匿迹,而这一切基本都是平倭水师和后来大明海军的功劳。

尤其是足利义满向大明称臣后,沿海倭寇更是成为了传说。

因此,当明日外交关系恶化后,作为朝鲜国王的李芳远高度关注,甚至亲自来到釜山,以“为天军运送补给”的名义打探明日战事进度。

他永远忘不了那被炮弹打得四分五裂的尸体,尤其是被视为国之重器的骑兵。

“要对昆仑洲投入吗?”李种善诧异开口,毕竟昨日的李芳远还不同意派遣力量前往万里之外的昆仑洲,如今怎么突然同意了,是因为遭受到了日本的刺激吗?

对此李芳远在釜山城的马道上走动,背负双手,一边走一边说:

因为他的种种性格和行事,所以他成为了开拓昆仑的最合适人选。

李芳远没有点名和谁做贸易,但门楼之内众人都十分清楚。

他很清楚,固步自封只会被取代,当下朝鲜没有了敌人,武备严重松弛。

对于只有三四百万人口的朝鲜来说,十几万贯铜钱就足够缓解国内钱荒了。

一旦朝鲜武备松弛、内政纷乱的现象暴露出来,即便当下的朱棣和朱高煦不想搭理朝鲜,却也难保大明后世君王不会对朝鲜感兴趣。

“臣礼曹佐郎权向善,参见殿下,殿下千岁!”

“以往还可以与日本贸易,转手将商品贩卖给天朝,从而获取所需的物资,现在国中的钱荒问题却日益严重,如果没有外来的金银铜铁,那迟早有一天会发生大问题。”

李芳远吩咐一句,便走到了不远处的城门楼内休息。

正因如此,大明的远洋贸易如火如荼进行之后,受其影响最深的朝鲜自然会跟着效仿。

只是明日战事的进度远超他的想象,从开战到结束不过用时四天,从日本内乱爆发到南北两脉天皇销声匿迹,大明开设属国馆也不过才区区三个月。

“殿下,现在我们该怎么做?”

“权近半个月前病逝,天朝的皇帝与太子殿下都对他十分青睐,借助这个机会入朝,同时与太子殿下谈一谈昆仑洲的事情吧。”

“用黄金来做贸易,然后带过国内,你觉得可行吗?”

站在李芳远的身旁,礼曹的官员李种善小心翼翼的询问。

李种善闻言,当下回礼,而后派人召来了下西洋的朝鲜官船使臣权向善。

波斯之战中,权向善虽然没有跟随明军上战场,但却会在战后去观摩战场。

只要保证铜钱不会继续外流大明,朝鲜的钱荒可以在未来二十几年内彻底结束。

“我国地寡人多,又不产金银铜铁,各种物资都需要从天朝获得。”

如此精锐的军队,都被大明海军以少打多给击败,那毫无退让空间,三面环海的朝鲜一旦惹出事情,恐怕是神仙难救。

“没有问题,只要足够恭顺。”

“回殿下,是真的,臣亲眼所见。”权向善也知道朝鲜现在的困局,如果能从昆仑获取足够的黄金,并将其通过贸易转化为铜钱,那就能极大的缓解当下的钱荒问题。

“海军如此,陆军更甚……”

他年纪二十七八,十分年轻,因此即便葬身海外,李芳远也不心疼。

他应该庆幸自己为了获得大明承认,将军队从东海府撤军,不然两边一旦发生冲突,朝鲜恐怕会在很短的时间之中惨遭覆灭。

保持一定的武力和利用价值,才是朝鲜的生存之道。

“寡人要擢升你为昆仑节度使,准许你从国中选锋六百人,取库金五十两,银五百两,前往昆仑洲开采金矿。”

权向善走入城门楼后便山呼千岁,李芳远见状没有遮掩,而是直接询问他:“昆仑洲的金矿,是真的吗?”

“你让权向善来见寡人。”

换做之前,权向善的这种话一定会被李芳远厌恶,可如今幕府战败的消息传来,这话反倒是让李芳远重视了起来。

“趁着各国还没有出手,我们先一步前往天朝,这次要订购足够多的官船,然后在昆仑洲开采金银矿。”

与一些小国不同,当下的大明简直就是东亚的风向标,各国的许多政策都照搬或效仿大明的政策,就连服饰也有所相似。

帖木儿帝国虽然也人口不过千余万,但他们能拉出的军队却比朝鲜善战,并且更为精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