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69章 12亿,我能出(1 / 2)

加入书签

要想避免日本那种因货币体系崩塌而导致全面通缩的命运,民国这边就必须在大量白银外流之前控制住银价和白银交易。

但正如陈立夫所说,白银价格因市场而定,真正掌握金银价的国家是美国等列强,他们把金银价和自己国家的货币强行绑定,让全世界金融都跟着他们的货币起起伏伏,一旦美国等列强发生金融海啸,那民国这类银本位、金本位小国就只能跟着倒楣。

现在美国大肆收购白银与黄金,银价已然开始飙升,在黑市就更不用说,银价只会比市场价更高。

妄图通过法律或者强制手段来禁止白银交易,简直痴人说梦。

“堵不如疏。最好的办法一定是由官方出面来收购大量市面上流通的白银,至少不让它们外流,之后再辅以政策,打消民众的存钱欲望,通过关税自主的优势,大量发展国货,遏制进口货,以此将问题解决。”

孔祥熙开口道。

叶洛赞同的点头:“没错,多管齐下,才能有效压制住银价上涨的趋势,当然,妄图以此对抗美国的白银黄金法案,那真是螳臂当车了。不过只要我们行动迅速,计策得当,至少不会像日本那样彻底崩溃。”

孔祥熙不愧是民国首富,在商业和金融上的认知不弱于宋子文,比陈果夫兄弟俩高出好几个档次!

宋子文也赞成这种温和的做法,不建议采用极端的手段来强行遏制白银交易。

在场众人除了叶洛外都是国党相关的最高层,现在除却陈果夫兄弟俩,其他人都认同叶洛的看法和提议,这事情就这么敲定了。

但另一件事让校长为难起来了。

高价收购白银的钱从哪里来呢?

中原大战才停,他忙着缴获阎锡山那群军阀留下的战利品,但打仗就是件劳民伤财的事,那点战利品还不够他塞牙缝的。

一场中原大战打掉了几个亿美元,后续的接收地盘,安顿残局又要几个亿,之前请张汉卿出关又花了大几千万,一来二去,不用问宋子文,校长都知道国库空虚,绝对没余钱来收购白银。

偏偏这次还不能向商人们征收钱财。

你拿他们的钱买他们手上的白银,这不等于让他们把白银白送给你?这还不如强行收缴他们的公司呢。

就算校长和江浙系财阀关系很好,也不能这么玩,没人会同意的。

想起中原大战,校长又记起来自己之前还发了一批军用券,虽然那些被逼无奈的国党军政界要员和商人们被迫认领了一坨,大部分都用极低的价格出手给了投机者,但军用券都还在,为了金陵国民政府的信誉,他必须逐一兑换了。

还得是用高价兑换。

谁让他打赢了呢?

这又是一笔开销。

钱更没了!

越想越头疼,校长卡壳了,又不好意思和他们说自己没钱,众人大眼瞪小眼,有些不知所措。

叶洛找准时机,直接说道:“校长是在担心钱的问题?”

“是啊,大战刚停,百废待兴,财政部的存款应该不够大量收购白银吧。”校长看向宋子文。

宋子文心里一直喊着别看我别看我,见校长看来,只好硬着头皮点头:“不太够。”

何止不太够啊!

按照叶洛的说法,美国要等银价涨到1.29美元每盎司才肯罢休。

那他们的收购价就得1.3美元起步,换算成大洋便是六块五,1盎司约28克,1吨就是35274盎司。

收购一吨白银得二十三万大洋,一百吨白银就是两千三百万大洋。

以民国现在的情况,市面上随便流通一下,白银就是千吨起步,两三亿大洋就是洒洒水。

叶洛估算过,要真的阻拦美国收购民国白银,你起码得一盎司十块大洋起步去竞争。

一千吨白银光收购价格就是3.52亿大洋,还有其他各种开销。

“要想达到阻止美国收购白银行为的最低标准,起码得12亿大洋。”叶洛报了一个数。

这个钱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譬如税警总团这样三万人的精锐军队,一年总开销约五千万大洋,12亿可以够他们使用二十四年。

但要是打起仗来,这个数字得缩小一半。

校长现在号称拥有百万雄师,实际军队人数约220万,但其中一半多素质极差,不是投诚来的贼寇匪徒就是招降的杂牌军,以税警总团的待遇相比,这220万也就是80余万。

因此校长不打仗,一年军费开销差不多13亿大洋。

等于让校长把一年的军费提出来堵白银的窟窿。

这么一核算,校长就不乐意了。

养军队是有作用的,一打仗,他手里有人才能赢。

而收购白银,获益最大的是普通民众,他们不用像现在的日本民众那样穷困潦倒,衣不遮体,食不果腹。

其次是那些商人,不用承担经济和货币体系崩塌的后果。

再之后是那些世家和上流家族,可以继续安心吸血民众,过他们的土皇帝生活。

再往后才是校长这样的军阀当权者。

他可不愿意拿自己的钱做好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