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1章 闹中取静的豪宅(1 / 2)

加入书签

内院的管事赵嬷嬷躬身道,

“好的夫人。咱们这座宅子位于京城的闹市区后耳胡同第六家,位置极好。

后耳胡同更是京城里闹中取静的好地段。价格极高的。

咱们方府是个二进院的大宅子。后院还有个花园和未打理起来的土坡。春暖花开时风景极美的。”

赵嬷嬷说着,双手恭敬地递给了方青歌宅子的房契,她接过看了看惊讶道,

“咦?这是我的房契。”

“是的夫人,宅子主人就是您!宅子之前曾是一位侍郎大人家的,前不久调任外地去就把宅子卖了。”

方青歌点了点头。心里对安大哥的大手笔又是一阵感动。

“赵嬷嬷你收好房契就行!”

说着,方青歌把房契重新给了赵嬷嬷保管。

“谢夫人信任老奴。老奴定会打理好内院的。”

*

这时,齐奶娘拿来了热手巾,赵嬷嬷也有眼力见的倒了一杯温水递了过来,

“夫人,您先喝口温水润润嗓子,老奴已经差人忙活饭食了。”

“嗯。我还不饿。”

方青歌净手后就接过温水杯喝了一口。

赵嬷嬷抬头看了方青歌一眼,问道,

“夫人,老奴再介绍一下府里伺候您的下人?”

方青歌点了点头,慢慢听赵嬷嬷又介绍起来,

“夫人,宅子里加上跟着您来的齐奶娘,总共有六个下人,四女两男。

内院四人。外院两人。

嬷嬷俺负责内院管理。俺原名赵云霞今年整四十。原先是伺候官夫人的嬷嬷,因主家犯事抄家被发卖。

孙奶娘原名孙翠花。今年二十。

跟着您一起来的齐奶娘原名齐梧桐,今年十八。

小丫鬟喜子今年十三岁是因家贫被卖的。

外院两人。一个是管家张伯,今年四十有一。

还有一个小厮叫大力,今年十五。他俩也是因主家犯事后被发卖的。两人都是有些拳脚功夫在身的。咱们宅子的安全您不用担心。

夫人,这就是俺们这些人的情况,卖身契都在这个匣子里。请问夫人,您是否给俺们重新改个名?”

赵嬷嬷介绍到这里,规规矩矩的听着方青歌的指示。

“名字就不必改了。赵嬷嬷你辛苦了。

我如今和孩子出不去,既然咱们是一个大家庭了,你就多费费心。和外院的张伯一起管理好方府吧!”

“是,夫人。这些都是老奴应该的。”

方青歌点了点头,问道,

“对了赵嬷嬷,你去问问驾车送我们回来的王小五去哪了?他没有留在咱们府里吗?”

“王小五?赶车的?好好,俺去外院问问。”

赵嬷嬷有些不解,看到齐奶娘也对她点头,实在是想不起来那个赶车的是个啥样了。

于是,躬身就出去询问了。

*

说也奇怪,问了一圈,几人均摇着头的说光顾着迎接夫人和少爷小姐了,就没太注意赶车的是啥人?又是啥时候驾车离开的。

张伯说,等他和大力把车上的物品都搬下来归置好后,赶车的已经驾车离开了。

侍卫王小五功成名就后回去复命了。走得悄无声息,干净利落。

方青歌闻言沉默了一会儿,因着刚到京城,一切不明,也不便多操劳。

她又问赵嬷嬷道:

“你们都是安大哥安排进来的人吗?”

赵嬷嬷有些诧异,一头雾水的硬着头皮问道,

“夫人,您说的安大哥是谁?俺们这些人都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

“那你们是怎么进来的?”

“回夫人,是这样的,俺们都是牙行的管事拿人钱财受人之托来全权办理的,这种委托之事在京城里是司空见惯的。”

“奥。”

方青歌闻言宅子里的人都不知道安大哥是谁后,也就不再纠结了。

心知肚明做杀手这一行的本来行踪就是保密的。他们不知道也是情理之中吧!

那她暂时安心接受就好。等着以后再报答恩人了。

没有了心中疑惑后,

于是,在赵嬷嬷的尽心尽力的要求下,方青歌开始了一月之久的坐月子。

**

且说,

北境,平安镇清河村,

方青歌失踪的当天,

因着天气突变,下起了大雪,牛车走得很慢。于大娘他们从县城里回来时就晚了一些。

傍晚时分,老族长带着两车人高高兴兴地回来了。

到了沈家胡同口,新上任的里正帮着翠柳从车上抱下了两个孩子,于大娘也提溜着大包小提溜的下了牛车。

老族长呵呵笑道:

“沈家的,等到四月治哥儿考过了府试,咱们村里一定敲锣打鼓喜庆喜庆。”

“那多谢老族长吉言了!”

说完,娘几个喜滋滋的进了胡同口。

*

快到家门口时,于大娘搓了搓冰凉的手对儿媳翠柳道:

“今天这是咋了?出门还好好的,路上就遇上这么大的风雪。青歌在家里也不知道多烧一个炭盆子了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