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八十八章:今夏双子星,热闹庆功宴(1 / 2)

加入书签

这个下午他们很难得的找回了一点童心,在这个小广场上嬉闹了一下午。

最后……最后因为又累又饿,还是去吃饭了。

刘艺菲应了帮他写拍戏感想当作《初恋这件小事》番外篇的事。

第二天,陈朔就把这些番外篇连同选出来的剧照一起给了冉崇华。

整個七月最为火热的影片就是《疯狂的石头》,整部片子相较于原来郭韬演男主角,孙宏雷来演男主角,票房有所改变,变得多了一些。

经过差不多一个月的放映,此时票房已经来到了一千九百万。

这就是大咖能带来知名度的好处。

宁昊可是开心坏了,这几天一直打电话给陈朔报喜。

“小朔,你说的对,《疯狂的石头》的票房确实给我大惊喜了,我下部的电影投资应该是有所保障了。”

六月的《初恋这件小事》,七月的《疯狂的石头》,让中影在今年没有强劲对手的情况下出够了风头。

《初恋这件小事》的第二个月的延映期,已经破了三千万的票房,票房来到了3150万,预期会在最后的半个月后,以3250万左右的票房收入下映。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中影放出消息宣布《初恋这件小事》将会在下个月进军东南亚,在当地上映。

也同时宣布延期放映《疯狂的石头》。

这一延期,院线方和其他媒体推测这部电影最终票房会在2500万左右。

这两部由中影发行的电影,都成为了暑期档票房的大黑马,都是小成本投资,最后都获得了几倍的票房汇报。

一时间,六月的陈朔,七月的宁昊,都成为了今夏最为炽手可热的导演。

【星浪娱乐:导演宁昊和陈朔,拍商业片的第六代另类导演。】

【网意娱乐:中影以小博大,先后发掘陈朔和宁昊两位年轻导演。】

【藤迅娱乐:七百万投资斩获三千多万票房,陈朔的商业片电影之路。】

【搜胡娱乐:六月陈朔,七月宁昊,两部电影票房大黑马,今夏电影导演双子星。】

……

网络媒体惯会蹭热度,陈朔也不理会,这不花钱宣传他,总比自己花钱买通稿营销比较好。

主要是最近的电影圈确实无大事。

两部黑马电影的导演就这样被立了起来。

关于“第六代导演”的话题也变热了,有人开始盘点讨论。

说起来第六代导演们都是拍文艺片的比较多。

连宁昊起手的两部电影《香火》和《绿草地》都是文艺片。

只有陈朔是第六代导演里另类的另类。

他起始的两部短片,都是悬疑惊悚,与那种晦涩难懂而又拧巴的纯正血统文艺片相差甚远。

他的毕业作品同样是有悬疑元素的脑洞作品。

真当人们以为他的第一部长片会拍文艺片,走上其他第六代导演相同的路子时,他拍了一部青春轻喜剧电影,票房还大卖了。

所以才说他最为另类。

真要细究,那部《调音师》其实再扩展一下也是很纯粹的商业片。

那些媒体一波突如其来的盘点,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事。

“由宁昊和陈朔可观望最新出道的第六代导演们都已经向商业片进军了,那么此后再冒头的导演们还能被称作为第六代导演吗?”

星浪娱乐在一个影视新闻的后面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这个问题看起来挺不起眼,在普通观众里基本毫无水花,但却又问到了不少业内人士的心里。

所以在这个电影商业化发展的愈发蓬勃的时代,以后凭借商业片冒头的导演还能被囊括进第六代导演这个范围里吗?

或者说是另起一个称呼,叫“第七代导演”?

业内人士有不少人就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

而陈朔为了新片的事又跑了一趟中影。

游建明也向他问出了这个问题。

“陈老弟,我觉得这篇文章写的还是很有意思的,你怎么看这之后冒头的导演?会是第七代吗?”

“游老师,应该不会再有第七代导演这个说法了。”

“为什么?”他有点不理解,“现在电影市场越来越好,不应该是会有越来越多的导演冒头吗?怎么会没这个说法?”

“问题就是出在这里,电影市场越来越好是会催生很多导演,毕竟商业片的大时代,谁都想摸进来分一杯羹,也许到时候谁都能当导演吧。”

“第六代导演”已是国产电影的一个绝唱符号。

此后准入电影圈的门槛越来越低,从未接受过导演专业课的主持人、歌手、作家或者是其他幕后人员,只要能拉到投资,都纷纷拿起导筒去拍电影了。

流量横行,烂片频出,始终没有出过一批能让人心服口服的优秀导演。

在票房为王的时代,连现在的大导们都为了票房,以后都去和流量们合作拍电影了。

又有多少年轻导演能沉下心来去拍一部在国际上都能获有声誉,大放异彩的作品。

所以第七代导演从未有过定论,连这个说法都无人提及。

国产导演们的集体符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