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零一章:票房大战一触即发(1 / 3)

加入书签

陈朔的流量红利,有不少媒体都想蹭。

各种带着《那些年》和陈朔标签的新闻,在新闻上的呈现都是各种各样的。

【陈朔:内地最年轻的亿元票房导演。】

【陈朔的那些年,起点始于欧洲三大,四年四景。】

【陈朔:千禧年以来最具成功代表性的青年导演。】

【陈朔:从北电的优秀学生再到内娱的优秀青年导演。】

【六天总票房过亿:青春电影的票房不景气,不代表陈朔的青春电影票房不景气。】

陈朔一下子成为了今年暑期档开端最火热的存在了。

就像之前每一次他的电影上映时,只要票房一直在刷新自己的记录,就每一次都会刷爆几天话题。

就这么说吧。

作为导演,他的话题度是不缺的。

再加上他从不说什么引起噱头的话题。

和冯晓纲这类型的导演相比,他真的算是很低调了。

虽然不经常在公众面前露脸,但是他自己有时候会出演自己的电影,靠着自己的颜值还能刷刷热度,保持曝光。

更何况,就他目前自导自演的这三部电影,真的都是人设比较好的,为他吸引了不少颜值粉,这群粉丝对他的滤镜还是挺大的。

也正因为如此,陈朔的粉丝还是比较复杂的。

第一是他的书粉,现在因为电影和他所出演的角色,对他的滤镜是最大的,这是最死忠的一批。

比如之前的赵蕙。

第二是他的导演粉,这是他这几年拍电影,凭借着电影质量攒下来的,这也算是比较死忠的一批。

第三就是他的颜值粉了。

这一类算是三种粉丝里最多的一批粉丝。

这些粉丝成分有些复杂。

不排除有一些始于颜值,陷于才华的忠实粉丝。

但更多的还是那种能轻易更换墙头的颜值粉丝。

最后一种就也还是因为他拍摄的电影口碑,所吸引的路人了。

这些人对他印象算是比较好吧,比他的任何一类粉丝都要多很多。

基于此三类粉丝和路人口碑,所以说他现在真的是一个自带票房号召力的导演。

而《那些年》的票房成功,已经巩固了陈朔个人在圈中导演的咖位。

大导之下,第一档。

但他想要成为大导,其实也不是很难,只要继续成功就行。

他和大导之间只差了奖项!

只要能够拿下奖项,电影票房依旧保持竞争力。

他成为大导也只是时间问题。

而《困在时间里的父亲》就是他收割奖项的利器。

等到《困在时间里的父亲》能成功拿下欧洲三大最高奖项之后,他与其他大导就能相提并论了。

而且更特别的点在于他很年轻。

而年轻就代表着无限可能!

“陈总,路演结束后有個节目想要采访你,你看你是否想要参加?”罗永军打了一个电话给他。

“谁的节目?都找到你这里来说项了?”陈朔有点好奇。

“这个节目是个挺有名的访谈节目,名字叫《鲁渝有约》。”罗永军也没有绕圈子。

“哦…这个呀,我不太想去。”陈朔确实不太想去。

“这个节目不止邀请陈总你一个人,他们想请你和刘艺菲一起去上节目,做个两人专题访谈。”罗永军见他这样说,又补了一句。

“两个人的专题访谈?”陈朔来了兴趣,如果真是他一个人去参加,他肯定不是很想去的。

但是是和刘艺菲一起的话,那就另当别论。

“你和我仔细说说两个人的专访主题是什么?”陈朔问他。

“那边是这样说的,因为陈总你和刘艺菲是同学,又是朋友,在学校期间就有过学生导演作业的合作。

而陈总你出道以来,拍的电影又是和刘艺菲合作的最多,都快变成御用女主角了,而刘艺菲的电影生涯也是和你合作的最多。

他们就想从这个方面去仔细展开聊聊,聊聊你们的电影事业、同学和朋友情谊。”

罗永军给了一个比较详细的回答,看来《鲁渝有约》这个节目是有做过详细方案的。

陈朔觉得没多大问题,可以参加。

这几年正是《鲁渝有约》最火的时候,有不少明星大咖都参加过这个节目的访谈。

这个节目的火热在所有访谈节目里都算是顶尖之一。

“可以,不过她得等我档期,我目前比较忙。”

接下来,他还要去香江和弯弯为电影的上映站台。

“我这边会让苏经理去和节目组沟通的,陈总要不要加个条款,若是刘艺菲不来的话,咱就不参加这次的节目访谈了。”

罗永军也知道陈朔之所以改变态度,就是因为陈朔听到了是因为节目组想要邀请刘艺菲而改变做的决定,所以才补了这么一句。

“不用,我会和她说的,她会去的。”

罗永军见他这么问,也就没有多嘴了。

从事这一行久了,他对于陈朔一直用刘艺菲演电影女主角的事,持有怀疑态度。

御用女演员,顶多就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