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0章 公主怎么还变小了呢(1 / 2)

加入书签

刚才的举动可吓坏了南荣芷蕾! 她比谁都明白。 又比谁都跑的快。 跟个飞快的小白兔一样。 赶忙又跑回了偏殿门后。 上头的南荣皇紫彷佛看见了一阵风在帘子后头刮过去。 ……… 而宗之潇和小七宝两人还藏在一块呢。 还以为在这帘子后头是最安全的! 就要反应过来的时候,可谁知再抬头的居然看见了逍恩令! 瞬间!,两个人都傻眼了。 瞪着圆圆的眼睛看着老朋友相见。 眼前看到的不是别人,正是蓬莱王——逍恩令。 “天呐…“ “怎么过来了?“ “怎么能过来呢?“ “不应该啊?“ “这里可是侧殿,他怎么能过来?“ “陛下不是说看玉石宝器的吗?“ ……… 想到这里,宗之潇更懵了。 彷佛瞬间明白了陛下的意思。 “原来我们就是玉石宝器呀。“ 不知道该说什么,说什么陛下此刻都在盯着了。 只要轻轻抬头,故作镇定。 然后看见逍恩令全貌。 这逍恩令的个子都已经赶上陛下南荣皇紫的个头了,威风八凌…… 那脸英俊冷辣,一股英气美男子提剑气魄。 直冲人心! 这么帅的一张脸。 天呐! 虽然宗之潇也不差,但南国第一帅还是——逍恩令! 当之无愧。 …… 这么看来南荣芷蕾确实审美不错。 几年前就知道她的逍哥哥天下第一帅还武力顶尖。 上哪找这么个全能的人呀! 还这么帅气的气质……简直让人震撼。 “天呐~~“ 小七宝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她也是见过世面的。 织女星上那么多仙子。 个个如梦如幻。 不想见到这逍恩令还是惊叹了他这要人命的颜值! “真是低估了他的美貌。“ 好看到只能用形容女子的“美貌“形容他了。 ………… 除了这个,个子看上去似乎要比宗之潇高了那么几厘米的样子,但是他们两个头还是差不多的。 越看越有些相似…… 这两个人真的是跟兄弟一样,即使分开了这几年。 而且两个人似乎都长进了不少。 “是宗之潇吧,看上去清净了不少。” “清净?” 宗之潇还是第一次听见有人这么形容自己。 “但是看上去似乎比本王也高不到哪里去,但是也不能小瞧他啊。” “诶,我的三妹妹呢?” “这三公主怎么不在后头?” 逍恩令想了又想,左找右找,就是没找到南荣芷蕾,只看见了宗之潇! …… 正在这时,低头再看一看的时候,注意到宗之潇脚旁边还有一个奶宝公主呢! 跟个小团子一样! 穿着粉嘟嘟的公主裙,四双手抓着宗之潇的衣角,瞪着圆圆的眼睛,很天真的样子。 他赶忙蹲了下来,然后小声的开玩笑的“天呐,这几年不见,该不会这南荣芷蕾变小了吧?” 哈哈哈! 公主还能越长越小吗? 这话刚出来,小七宝似乎听懂了逍恩令说的什么意思“哈哈,把我当成三姐姐啦~” “三姐姐才不会长得跟我一样小呢~” “嗯,这个逍哥哥真会打趣七宝!” 七宝正准备撒开手向他回答的时候,谁知门后头的南容芷蕾再也止不住了,趴地一下将门打开。 然后唰唰唰的跑过来。 跟带风似的啊~ “逍哥哥,我才不是财姗呢,你忘记我啦? 这么一大声! 旁边的大臣似乎听到了响动,南荣皇紫正准备说话呢,撇头一看呀,三四个人围在那里。 “把朕的朝堂都成什么了?” 他“啪“的一巴掌打到龙椅上! 站了起来。 大臣们瞬间跪了一地。 南荣皇紫没有看一旁,而是瞥了一眼宗之潇和南荣芷蕾,他们立刻吓到了! 这才注意到。 大殿开会呢! 赶紧捂住嘴巴,都知道刚刚才自己说话说大声了。 南荣芷蕾赶忙又跑了回去,宗之潇也赶忙带着小七宝从一旁的帘子后头侧门走过去。 这时健壮的逍恩令知道什么意思了,他也好玩,直接跑进了偏殿内… 这朝堂总算清净了! 可跪下的大臣们奇怪了,这从不远百里来的蓬莱王好不容易进一趟都城,谁知还没说两句话呢,居然到帘子后头欣赏宝物去了? 可是这帘子后头刚刚分明有人声传来。 大臣们纷纷转过头,是想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 南荣皇紫急了,若自己再不把控制场面,朕的朝堂恨不得就跟个菜市场一样了。 “来人呐!将蓬莱王带进偏殿!” 闹哄哄的成什么样子……...... 南荣皇紫这么一句话说了以后,大臣们赶忙安静下来,纷纷看着陛下。 这时张大人走了出来说了句“陛下,臣有奏。” “哦,有什么事要奏?” “臣想奏请陛下,将蓬莱王安置在宫外。” 张一进说的话不无道理,但是也就他敢说这话。 换了旁人那是一个字都不敢吐出来。 太子是刘虞妃生的,刘虞妃性子软糯,不争不抢,母家又没有什么势力。 所以很早就与佛堂结缘,成日在承光寺佛堂诵经,远离了后庭纷争。 但是太子南荣鹤自小武力精益,能与陛下切磋商讨军事,南荣皇紫一来二去就十分喜爱这个三儿子,前几年才立的太子。 还没封太子师之前,南荣皇紫就封了张一进太子师。 所以他虽然不是最高官阶,但是却是宫中贵阶,就连大将军和宰辅见了他都要礼让三分。 实在是贵。 但是刚才这话说的未免目的也太强了。 分明就是给太子招黑。 不妥! 是南荣皇紫觉得十分不妥。 “张一进,你别太嚣张了!” “朕知道你打的什么算盘,你就是怕这蓬莱王进宫干扰太子。“ “干扰你太子师的职位是不是?“ “朕还没糊涂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